俄媒:要是中国打仗,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,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。只有
俄媒:要是中国打仗,会有很多国家对付中国,别以为有航母和导弹就可以不用怕了。只有打打打,把对手彻底打疼的时候,一切都迎刃而解,才能赢来真正的尊重与和平。话听着硬,实则全错。现在的国际社会,早不是“谁能打谁就赢”的时代了—国家间绑在一块的利益、拧成一股的产业链、实打实的认可,才是真底气。靠“打”解决问题?根本行不通。先戳破“多国对付中国”的假命题。2024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飙到6.99万亿元,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,近半东盟国对华贸易涨超10%。越南咖啡豆借中国电商多卖35%,农户收入直接涨;中国帮马来西亚建东南亚最大光伏电站,当地人用电省20%,还多了工作;泰国汽车零件经中老铁路运到中国,组装成新能源汽车出口,工厂订单稳了,工人工资也稳了。这种情况下,哪个东盟国会傻到“对付中国”?这不是断自己财路、砸民众饭碗吗。再看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—2024年跑了2万列,拉了2000多万吨货。德国杜伊斯堡70%的中欧班列货来自中国,浙江小家电、广东电子元件直接供当地超市工厂;波兰保税区用中国零件装发动机,送德国、法国车企。要知道,德国汽车行业10万个岗位靠中国零件,法国奢侈品原材料运输也靠这班列。真要“对付中国”,欧洲自己的工厂先停工、工人先失业,这种赔本买卖谁做。上海合作组织更能说明问题。2024年上合内部贸易涨12%,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能源贸易涨18%,跟乌兹别克斯坦落地50多个农产品项目。哈萨克斯坦石油运到中国炼,成品油再运回补缺口;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靠中国技术做成医用纱布,出口20多国,棉农收入翻番。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,怎么可能反过来“对付”。还有“打疼才得尊重”这说法,更是离谱。中国赢尊重,靠的是实干不是拳头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中国帮建的,现在成了巴基斯坦通往阿拉伯海的出海口,每年带当地GDP涨1.5%,周边人月收入从200美元涨到450美元;肯尼亚蒙内铁路是中国修的,咖啡豆运港时间从3天缩到12小时,物流省30%,还多了10万工作。这种尊重,是帮出来的不是吓出来的—靠打只能换“怕”,靠实干才换“认”。至于中国的航母导弹,俄媒完全误解了。2024年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,保护了1.2万多艘商船,其中3000多艘是外国船,有东盟的粮船、欧洲的货轮、非洲的矿船。中国发展军事,是为了护主权、保贸易安全,不是为了挑事。现在的世界,拼的不是“打劲”是“合作劲”。谁能让更多人有活干、有钱赚,谁能把产业链绑得更紧,谁才真厉害。中国的底气,是6.99万亿的东盟贸易、2万列的中欧班列、上合国家的紧密合作,是合作国民众的认可—这些,比“打打打”管用一万倍。俄媒那套老思路,早该扔了。现在的赢,是大家一起赚;现在的和平,是合作绑出来的。这才是真现实。